《中国语言学报》

简介

来源:语言科学院      日期:2023-08-18      访问次数:

《中国语言学报》(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JCL)是以普通语言学和中国语言学相结合为研究内容,科学研究方法为探索途径,英汉语为交流媒介的国际性专业研究期刊。

JCL创刊于1973年,由王士元院士在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创刊。王院士担任主编45年,为学报积淀了深厚的底蕴,硕果累累,成为了第一份系统介绍和发表汉语语言研究及相关跨学科研究的国际性期刊,开创了汉语语言学研究的新纪元。2019年1月起,由冯胜利、叶彩燕两位教授继任主编;2023年6月起,徐杰教授接替叶彩燕教授担任主编。

《中国语言学报》的一大显著特点是她杰出的编辑委员会,其中包括数位著名学者,如语言所前所长沈家煊教授、美国知名学者梅祖麟教授和郑锦全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贝罗贝教授、台湾中研院院士曾志朗教授、法国社科院东亚语言研究所首席教授Hilary Chappell(曹茜蕾),以及世界范围内的优秀的语言学专家(详细名单见下)。

《中国语言学报》通过两个出版物公布研究成果: 中国语言学报(JCL)及中国语言学报专著系列(JCL monograph series),其内容有普通语言学包括语音、音韵、词形、句法、语法、语义、语用学研究;跨学科研究包括应用语言学、历史语言学、计算机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 脑神经语言学等研究;研究还包括语言接触、语言变化、语言族系、文字历史等研究。其研究成果使历史、文化、社会、心理科学、政治知识融为一体,其研究方法包括科学试验、语言比较、历史文献证明、模拟理论、案例研究等。

文章语言以英文为主兼收优秀中文文章;文章提要则中英文并用。这部具有历史 (1973~)的语言学研究期刊从创刊起就鼓励学术交流及新发现,是一个有远见、有历史、有经验、有成果,并有学术创新精神的学报。

JCL多年来被重要索引摘要文献收录,如SSCI、A&HCI、Scopus等,是被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与艺术与人文科学索引(A&HCI)收录的有着国际影响的中国语言学学术期刊。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8月,JCL在北京语言大学成立北京编辑室,与香港编辑室一同为JCL的运营与发展努力。得益于JCL北京编辑室的成立,JCL目前在大陆语言学界的影响力亦日益增长,大陆学者已经成为JCL作者群体的主力军。同时,JCL的订户分布在全世界超过一半的国家。2023年8月,JCL在澳门大学正式启用澳门编辑室,原位于香港中文大学的香港编辑室改为香港联络处。

总之,JCL是一本有着历史,同时又再不断创新,引领学术发展、创造着学术前沿的杂志。


编辑委员会


Editors

Shengli Feng (冯胜利),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Beijing

Jie Xu (徐杰), University of Macau, Macau


       Honorary Editor 

       William S-Y. Wang(王士元),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ong Kong


Co-Editors

Zhongwei Shen (沈钟伟),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 Amherst

Feng Shi (石锋),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Virginia Yip (叶彩燕),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Hong Kong



编委

WOLFGANG. BEHR(毕鹗), University of Zurich, Zurich

HILARY M. CHAPPELL (曹茜蕾), EHESS-CRLAO, Paris

CHIN-CHUAN CHENG (郑锦全), 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

BO HONG (洪波),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CHU-REN HUANG (黄居仁),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ong Kong

GUILLAUME JACQUES (向柏霖), CNRS (CRLAO)-INALCO-EHESS, Paris

BIT-CHEE KWOK (郭必之),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YAFEI LI (李亚非),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Madison

YEN-HUI AUDREY LI (李艳惠),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Los Angeles

JINGXIA LIN (林静夏),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TSU-LIN MEI (梅祖麟), Cornell University, Ithaca

BARBARA MEISTERERNST (梅思德),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Hsinchu

ALAIN PEYRAUBE (贝罗贝), CRLAO, Paris

JIAXUAN SHEN (沈家煊),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XIANGDONG SHI (施向东),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WEI-TIEN DYLAN TSAI (蔡维天),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Hsinchu

OVID J. L. TZENG (曾志朗), Academia Sinica, Taipei

FENG WANG (汪锋),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FUXIANG WU (吴福祥),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Beijing

CHARLES YANG (杨鹏),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hiladelphia

BOPING YUAN (袁博平),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Cambridge

BOJIANG ZHANG (张伯江),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QINGZHI ZHU (朱庆之), Th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More Information




Copyright © 2023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