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语言科学院 日期:2024-12-13 访问次数:次
2024年12月6日下午,北语章黄所学术论坛(之六)在北京语言大学综合楼1223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由北京语言大学章黄学术理论研究所和天津大学语言科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现任捷克科学院亚非研究所台湾中心的黄冠云研究员、白右尹特约研究员应邀分别做了题为《何谓“名理”?》《上古韵文材料的韵读研究方法论》的学术报告。本次论坛由章黄学术理论研究所所长冯胜利教授主持,对谈专家有天津大学施向东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洪波教授、黄树先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王立军教授、齐元涛教授,北京大学胡敕瑞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朱冠明教授,北京大学胡琦助理教授,天津大学陈鑫海博士。本所王丽娟副教授、苏婧博士出席会议,校内外诸多师生通过线上、线下积极参与。
黄冠云研究员观察到王国维与沈曾植的通信中多次提及“名理”一词,通过对王国维《殷周制度论》《释理》《沈乙庵尚书七十寿序》等著作的研读分析,关注到王国维多次使用“粲然”来形容他所重视的“一”,指出王氏对沈氏的学术评价中强调一以贯之的方法论:“夫学问之品类不同,而其方法则一;国初诸老用此以治经世之学,乾嘉诸老用之以治经史之学,先生复广之以治一切诸学”。进而可以挖掘王氏对学术研究的认知——“如理之概念,即其一也”(王国维《释理》)。“理”来自我们对众多看似毫不相干、支离破碎的事物的观察、研究,其展现在事物的每个方面,而对“理”的认知东西方具有一致性。
讲座后,对谈专家围绕“名理”问题展开了积极讨论。洪波教授提出“名理”问题的讨论需要细致考察王国维思想中有无本体论的阐述。胡琦助理教授指出王氏所用之“粲然”可以结合中国本土文献中的“粲然”,且需要思考“系统性”与“透彻性”之间的关系。胡敕瑞教授亦从“粲然”一词切入,提及汉代学者如扬雄、王充等亦有相关语词的使用,并谈到科学追求简洁明了的境界。黄树先教授指出,从“理”的本义角度看,中西方对理论的认识具有一致性。王立军、齐元涛教授对“名”的内涵补充了意见,将“名理”之“名”与“循名责实”之“名”建立联系,冯胜利教授又据此引出了孔子名教之“名”与王国维名理之“名”的关系问题。
白右尹研究员的报告集中回答了在归纳《诗经》韵例时如何避免循环论证的问题。白老师给出了三条原则:首先假设偶数句押韵的“普遍韵例”为真,可系联一部分的韵脚字,再根据已系联的字,重新观察各章诗篇的句脚,系联剩余的字;其次重章迭咏的诗篇还可以基于篇章的体例,推得“篇章韵例”;最后若有偶然无法系联的状况,则假设“同声必同部”,系联主谐字。白老师运用该原则审视铜器铭文的散文韵语,发现除了陈陈相因的套语,绝大多数的铭文都没有客观韵例,因此只能根据已知的音韵关系判读韵字。
围绕该话题,对谈专家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施向东教授表示这项研究精简了韵例,使得韵例归纳更具操作性,并指出押韵是比谐声更为可信的古音归部方法。陈鑫海博士提出核心韵例和边缘韵例这对概念,以及核心韵例和“凡谐声必同部”的关系问题。洪波教授以民族语言诗歌为例,提出诗经除了押句尾韵之外,可能存在其他的押韵形式。王丽娟副教授提出,铜器铭文的散文韵语是否是因语体不同而采用了不同的节律机制。冯胜利教授指出从节律音系学的原理推演,可以破除“循环论证”并且把归纳而得的现象转化为理论的必然。
施向东教授为本次论坛做总结发言,对黄冠云研究员、白右尹研究员的精彩报告以及特邀对谈嘉宾和现场师生的热烈讨论表示感谢,活动圆满结束。
欢迎大家持续关注章黄所主办的更多前沿学术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