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王利博士《“乾嘉理必”与清代〈尚书〉考据学》讲座成功举办

来源:语言科学院      日期:2024-05-24      访问次数:

2024年5月14日下午,应章黄学术理论研究所的邀请,香港树仁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助理教授王利博士在综合楼1223会议室带来了题为“‘乾嘉理必’与清代《尚书》考据学”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章黄学术理论研究所所长冯胜利教授主持,另有校内外众多师生积极参与。



王利老师首先界定了本次讲座的三个关键词:考据学、《尚书》和清代。王利老师借助顾颉刚和钱穆先生的定义解释何为“考据学”,指明《尚书》学史最重大的问题就是古文经的真伪,并介绍了清代《尚书》考据学的学术背景;指出考据学极盛于清代乾嘉之世,不过仍然可以参考同时代的日本江户时代“考证学派”。在这三个关键词的范围之下,王利老师提出要着重考虑乾嘉理必的内在因素,即学人及其著作所反映之逻辑思维与方法理念以及由此而来的学派特征和学术源流。

其次,王利老师分别介绍了其研究在传统学术研究领域、中日文化对比研究领域和东亚近代学术转型领域的研究意义,并介绍了前人在清代乾嘉、日本江户《尚书》考据学方面的研究,认为当前的主流趋势在个案研究,而系统性的研究尚有推进之处,其思路从范畴、地域和时代这三个层面来展开。

最后,王利老师阐述其研究材料与方法,并确立其研究目标:第一是探析清朝乾嘉时代的《尚书》考据学的内在脉络;第二是揭示日本江户时代的《尚书》的考据学的特色;第三则是重新解释学术史中重大而有异议的问题,比如:重新理解乾嘉学术内部的分派问题、重新考察江户考证学的成立问题、重新反思传统学术的“近代转型”问题。



王利老师的精彩讲座引发了在场师生的热烈讨论。其中,本所王丽娟老师建议,研究方法可以加入以逻辑方法作为分析标准。苏婧老师也提出三个问题:清初辨伪是否也是一种逻辑推论,如何定义以焦循为代表的扬州学者,考据学能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区别于小学和文献学。在场的同学也纷纷提问与王利老师开展互动交流,王宇航同学提出如何更好提升认识理必、抓住理必、运用理必的过程;刘海成同学也提出能否做出一个范畴性的划分来判断学人具体属于哪一个流派的问题。对于以上问题,王利老师都给出了详细的回答。在问答期间,冯胜利教授加入讨论,一方面进一步说明问题的核心,另一方面也指出其中肯綮所在。冯老师指出“理必”的理念和方法是由戴震创建的,其后学人如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等承其理路而展开研究。冯老师还强调应对考据和考证在属性和概念上做出明确区分,指出考证是考据和证明两个概念的组合。最后冯老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王利老师从《尚书》考据学入手,介绍了《尚书》相关的研究史,这与乾嘉理必、语言文献、经学训诂等的关系都是十分密切的。

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让我们期待章黄所后续更多精彩的学术专题讲座,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Copyright © 2023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