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语言科学大家谈”第十五讲——
“语言民族志研究方法和田野工作”学术讲座成功举办

来源:语言科学院      日期:2024-06-18      访问次数:

2024年6月14日下午,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主办的“语言科学大家谈”系列讲座第十五讲——“语言民族志研究方法和田野工作”在教二107教室如期举行。本次讲座由清华大学外文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董洁老师主讲,旨在深入探讨语言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和田野工作的实践经验。讲座由语言政策与标准研究所徐欣路老师担任主持人。语言科学院院长曹文、语音研究所范珊珊老师及数十名校内师生共同参与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徐欣路老师首先表达了对董洁教授的热烈欢迎,并向在场师生简要介绍了董洁教授的研究方向和学术成就。随后,董洁教授从民族志研究范式、民族志田野工作、民族志语料分析三个方面进行了精彩的讲授。


董洁教授首先从民族志研究方法的起源、哲学思想、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了民族志研究作为一种研究范式的独特价值。董洁教授指出,民族志研究来源于语言人类学。研究者应采用自然状态下产生的语料,全面了解研究对象的社会文化全貌。民族志研究的哲学基础是人本主义和功能主义。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层面指出了,语言是充满着社会意义和价值取向的“工具”,研究语言就是研究社会。此外,董洁教授也对民族志与其他质化研究方法的区别、民族志的新发展等问题做了阐述。


接下来,董洁教授从田野工作的前、中、后期三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入手,深入讲解了民族志田野工作的各个环节。具体包括田野工作前期研究者要决定是否进行民族志研究和了解田野的社会环境及进入渠道、田野中期的学习过程和语料收集方法、田野后期的语料选择与分析等。董洁教授特别指出,在田野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互相学习、互相适应、互相改变的过程。


在讲座的高潮部分,董洁教授通过一个在打工子弟学校中开展的民族志调查案例,生动展示了民族志语料分析的过程,使在场的师生对田野工作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理解。董洁教授在讲座中多次强调,民族志研究不仅是一种研究方法,更是一种研究理论或研究范式,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讲座互动环节,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向董洁教授提出自己的疑问。问题涉及民族志研究与人类学研究的关系、如何开展线上民族志研究以及民族志研究与其他质性研究的区别等多个方面。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董洁教授均给予了细致而深入的解答,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



最后,徐欣路老师为讲座做总结发言,再次感谢董洁教授的精彩讲授,并对参与讲座的师生表示了诚挚的感谢。徐老师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讨论,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此次讲座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北京语言大学师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也为推动语言科学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Copyright © 2023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