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北语章黄所语言学论坛(之七)——“汉语族语言的韵律与形态”学术讲座成功举办

来源:语言科学院      日期:2024-07-18      访问次数:

2024年7月8日下午,北语章黄所语言学论坛系列讲座第七场在北京语言大学综合楼1223会议室举行。意大利威尼斯大学(Ca' Foscari University)教授Giorgio Francesco Arcodia(马振国)受邀进行了题为“汉语族语言的韵律与形态”的学术讲演。


本次讲座由章黄学术理论研究所所长冯胜利教授主持,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李亚非教授、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庄会彬教授、华北电力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贾林华副教授、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徐朝东教授、以及本所王丽娟副教授和苏婧助理研究员出席讲座,另有众多师生积极参与。

【马振国教授主讲讲座】

【冯胜利教授主持讲座】

讲座中,马振国老师从韵律构词学中的汉语语素音节对应律(Morphosyllabic Rule,MR)出发,关注韵律在汉语族派生构词法、缩减(reduced)及非线性(nonconcatenative)构词发展中的影响,并以普通话、晋语、粤语和闽语等汉语方言中的现象作为例证。


马振国老师首先回顾了韵律制约下的汉语构词的历时演变情况。随着汉语音节结构的改变,汉语音步类型转变为音节音步,大量双音节词产生;又根据语素音节对应律,汉语中一个音节必须与一个语素对应,因此这些双音节词多为复合词。在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之间,派生后缀(suffix)或类后缀(suffixoid)发展起来,它们附加在主要为双音节的词干上,产生了大量的三音节词。然而,在中国的一些地区,各种模式(变韵、变调、元音延长、儿化)的缩减/非线性的构词似乎很常见,导致一个音节对应两个语素的现象,这又违反了汉语语素音节对应律。


接下来,马振国老师以丰富的材料呈现了上述现象在汉语方言中的具体表现。北方方言中,语法化的单位的缩减有着一些韵律上的先决条件,如中和调(neutral tone)、扬抑格重音模式(trochaic stress patterns),但复杂的强缩减只发生在特定地区的普通话和晋语中。主要以变调形式出现的缩减形态也可见于中国中部和南部的一些地区,但韵律上的先决条件有所不同:中和调似乎并不“中和”,而是保留原调(如粤语),或以减弱的形式出现(如闽语),又或者受前一语素声调的影响(如温州话、屯溪话)。最后,马振国老师总结到,在汉语的不同方言中,汉语语素音节对应律可能根据其韵律特征和地域特征以不同的方式发挥效用,北方和南方具有不同的类型。


马振国老师的精彩讲座引发了在场师生的热烈讨论。大家踊跃提出问题和想法,分享对现象的观察与见解。李亚非老师提出“月光族”、“北漂族”的“族”与化学中“卤族”、“氮族”之类“族”用法关联的想法;王丽娟老师提出韵律层级单位中音步与韵律词之间关系的问题,以及如何在跨语言、跨方言现象中看待不同音步类型普遍性的问题;庄会彬老师、徐朝东老师和林晓燕同学针对讲座内容中的相关现象分享了自己的观察与见解;贾林华老师针对讲座中的术语和例证的定性提出了问题;苏婧老师提出是否可以再从词类分布上观察粤语中占据数量优势的单音节词的特征;冯胜利老师提示若区分根语素和相关形式的语体编码后,进行不同方言单双音节词的考察,应该还会有更深入的发现。马振国老师对大家的问题一一作出回答,分享了研究中的更多细节及思考。


【在场师生与马振国教授交流】


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让我们期待章黄所更多精彩的学术专题讲座,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Copyright © 2023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