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语言科学大家谈”第十六讲:“刺激凸显与被动感知——新兴感知构式‘X到(A)了’认知及语义考察”
学术讲座成功举办

来源:语言科学院      日期:2024-07-05      访问次数:

2024年7月4日下午,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主办的“语言科学大家谈”系列讲座第十六讲:“刺激凸显与被动感知——新兴感知构式‘X到(A)了’认知及语义考察”在综合楼1211会议室如期举行。

本次讲座由孟艳华副教授主讲,由历史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吴福祥研究员主持。

语言科学院历史语言学研究中心李桂兰老师及七十余名校内外师生参与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吴福祥研究员向师生介绍了孟艳华副教授的研究方向和学术成就。

孟艳华副教授从构式视角报道了诸如“惊艳到我了”等结构式“X到(A)了”的语义、认知基础、构式特征等具体问题。孟老师具体问题出发:构式义和机制为何,何以表达其语义、其认知基础为何等,基于感知认知单向性假设,通过具体例子分析“经验者→刺激物”或“刺激物→经验者”的情境选择,主张感知构式的位移方向倾向为“刺激物→经验者”,揭示了感知构式中感知者和刺激物之间的关系和认知基础。

接下来,孟老师分析构件X,发现表达感知者主观体验的构件X可分为感官感知、生理感知、心理感知和审美评价感知四类,其中心理感知最频繁,是该构式最基础的语义表达。


之后,孟艳华副教授从构式结构角度探讨了“X到(A)了”构式的附加义。基于位移方向主张具有两类感知构式:主动感知事件的“感知者→刺激物”型,和“刺激物→感知者”型,此时,刺激物凸显,感知者作为体验者被动参与感知。后者导致该构式具有高程度义、意外义和被动感知义等附加语义

最后,讲座总结了构式“X到(A)了”的语义结构、位移方向、语义核心和结构附加义,敏锐地指出该构式仍处于活跃的语法化过程。

讲座互动环节,现场和线上师生热情高涨,陕西师大黑维强教授、李桂兰老师和其他师生与孟艳华副教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吴福祥研究员精到地评价了该报告,并给出了自己敏锐细致的分析,为该研究提供了诸多有建设性的深化意见。

此次讲座的成功举办,为北京语言大学师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有助于推动语言科学研究的发展。


Copyright © 2023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