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十周年院庆系列讲座——
“闽东区方言中入声的演变”成功举办

来源:语言科学院      日期:2023-11-15      访问次数:

2023年11月6日下午,值此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建院十周年之际,语言科学院语言资源研究所特邀日本爱媛大学教授、知名汉语方言学家秋谷裕幸教授为我校师生做了题为“闽东区方言中入声的演变”的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赵日新教授主持,线下线上同步进行,吸引了校内外200余位师生共同参与。

讲座伊始,赵日新教授对秋谷裕幸教授进行了介绍,重点介绍了其在汉语方言研究、尤其是闽语研究上取得的重要成果。随后,秋谷裕幸教授叙述了自己与北京语言大学的缘分,并表达了对语科院成立十周年的祝贺。

秋谷裕幸教授首先介绍了其构拟的原始闽东区方言的入声系统,梳理原始闽东区方言入声向今闽东区诸方言的演变方式,并预测了闽东区诸方言入声的演变方向,让听者对今闽东区诸方言的入声韵及入声调类从共时层面和历时层面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秋谷裕幸教授在讲座中旁征博引,展示了大量闽东区方言的资料,其中多数为一手资料。秋谷教授依次分析了闽东区北片福宁小片的古田杉洋、柘荣等方言点和浙江小片的泰顺三魁、苍南炎亭,闽东区南片福州小片的福州、闽清、古田大桥和福清小片的福清总共13个方言点的入声韵和入声调的演变方式,并从中归纳出共性,指出原始闽东区方言中塞音入声和喉塞音入声的对立导致今天闽东区方言中入声的演变十分复杂。整体而言,喉塞音入声具有舒声化的倾向,南北片舒化情况存在差异。闽东区方言入声的演变与连读变调、入声与去声在调值上共享某些特征等因素有关。此外,秋谷裕幸教授还指出,研究闽东区方言入声的演变,能够推动闽东区方言分区、原始东部闽语构拟等问题的深入研究。


最后,赵日新教授对此次讲座进行了总结。他说道,秋谷教授通过详实的方言材料从共时的单字调系统、调类分合关系、入声具体调值在连读变调中的表现、主元音、声母类化、舒化后与舒声调的关系等方面展示了闽东区方言入声舒化的具体细节,着重讨论了喉塞尾入声韵舒声化倾向这一问题。同时,赵老师以《七音略》《四声等子》等历代韵图为例,指出入声韵本与阳声韵相配到入声韵与阳声韵、阴声韵都相配,且与阴声韵相配范围越来越大的现象,以往多数学者认为这是汉语入声塞尾弱化为喉塞尾的反映,不知这是否能和闽东区方言入声的演变进行类比。秋谷裕幸也指出福州话韵书《戚林八音》与中原一些韵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对研究闽东区方言入声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讲座引起了师生们的广泛讨论。语言资源研究所所长黄晓东研究员以吴语做对比,就闽语入声调舒化后归并的问题与秋谷裕幸教授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同时,厦门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及我校多名学生提出了不少有深度的问题,秋谷教授耐心地一一做了细致的解答。至此,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Copyright © 2023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