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语言科学院 日期:2023-12-11 访问次数:次
2023年12月1日,语言科学院成立十周年庆典学术研讨会在北京语言大学逸夫报告厅成功举办。此次研讨会由开幕式、大会报告、平行论坛及闭幕式四个部分组成。北京语言大学校长段鹏、党委副书记魏晖、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吕静及学校有关职能部门、教学科研单位领导出席。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戴庆厦、北京大学教授陆俭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沈家煊四位语言学届泰斗级专家学者为研讨会做主旨报告。特邀嘉宾清华大学文学院蒋绍愚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张伯江研究员、北京语言大学的崔希亮教授、曹志耘教授等也参加了研讨会。
研讨会·开幕式
校长段鹏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作为国际中文教育的基础和主要支撑,语言科学研究一直是北京语言大学学科建设的重点任务。语言科学院自2013年成立以来,一直以国际化、跨学科、理论与应用并重为发展目标,以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为主要职责,并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果。段校长还提出,未来语科院将进一步整合学术资源,瞄准前沿、锚定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有组织、跨学科科研攻关;加强特色智库建设,围绕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乡村振兴提高建言献策能力;发挥好集群、领头雁作用,构建平台,为北京语言大学的进步,展现风采,贡献智慧。
党委副书记魏晖宣读了发来贺信的海内外学术团体、单位、企业和个人的名单以及著名语言学家王士元先生的贺信译文。这些贺信肯定了语科院十年来为语言学研究及教学做出的成绩;传递了学界对语科院成立十周年的真挚祝福;承载了对语科院未来的美好期待。
研讨会开幕式由语言科学院院长曹文主持。
大会暨主旨报告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张伯江教授主持,戴庆厦教授和陆俭明教授分别做了题为《从藏缅语的特点反观汉语》《汉语亟需开展四方面研究——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建院十周年寄语》的发言报告。下半场由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崔希亮教授主持,王宁教授和沈家煊教授分别做了题为《汉语特点与语义研究》《践行“简单原则”》的发言报告。
戴庆厦教授从藏缅语的特点说起,介绍了“反观”这种语言研究的方法,并从五个角度阐述了语言反观的方法论问题。他指出,反观是探索语言规律的手段,必然存在方法论问题。语言反观的方法论是语言研究者必须思考和探索的。
陆俭明教授提出,语言科学院未来的研究应抓住四个重点:一是开展语言信息结构研究;二是开展对汉语省略现象的全面研究;三是开展词语句法格式的用法研究以编写出真正面向国际中文教育的用法词典;四是开展汉语书面语教学的研究。
王宁教授从汉语与印欧语的不同组合法入手,指出语义研究对汉语至关重要,且汉语语义的研究要有系统论的方法和原则。此外,王宁教授还列举了“火海”“云海”“学海”“宦海”等许多有趣的例子,从构词到句法,为汉语语言学研究提出了一个新思路。
沈家煊教授旁征博引,从爱因斯坦讲到天体物理,使大家对语言研究中的“简单原则”理解得更加透彻。同时,沈教授还结合简单原则表达了自己对ChatGPT的态度,他指出不要尽挑ChatGPT的毛病,而应看到其将促使语言学研究范式的转换,有志的语言学家们应该积极地参与到这个进程中来。
四位教授精彩的报告引发了现场师生的热烈讨论和深入思考,在北京语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博教授的主持下,大家积极提问发言,现场气氛活跃,与会师生受益良多。
研讨会·平行论坛
下午,十周年庆典学术研讨会的青年教师论坛和研究生论坛也以上、下半场的形式分别在逸夫报告厅和综合楼1211会议室同步展开。
青年教师论坛共有7位语科院的青年教师发言。上半场由语科院院长曹文和黄晓东研究员主持,下半场由马秋武教授和李先银研究员主持。
历史语言学研究中心李桂兰老师报告了她对江西吉水方言确认-示证-意外标记“话”的研究发现。她指出,在过往对汉语及其方言的研究中,研究者对惊异功能及示证功能涉及较多,但较少讨论确认功能,她以江西吉水方言为例,具体讨论上述三种功能的内涵,并结合丰富的语言实例作为辅证。在问答环节,法国知名语言类型学家曹茜蕾(Hilary Chappell)与之进行了讨论。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王莉宁研究员的报告题目为《粤语宕江摄一二等韵的读音类型及演变》,她参照等韵学的思路,依据充分的方言记音数据,以是否划分或曾经划分一二等为界限,将粤语广州型与封开型、宾阳型、南宁型进行了区分,最终得出“粤语宕江摄不是摄的差异,而是等的差异”这一结论。章黄学术理论研究所王丽娟副教授做了题为《汉语韵律形态的事实及其理论意义》的发言,她对汉语中的韵律形态问题进行了历时性与共时性的介绍,提出汉语也是一种有形态的语言,例如变调、轻重音、词缀变词手段等。她认为,韵律的信息隐藏在音节-汉字背后,需要细心去发掘。《语言教学与研究》编辑部高娜老师的报告题目为《基于认知的国际中文教师专业发展探究》,她认为国际中文教师发展应更好地了解“我们是谁”以及“我们如何认识自己”。她采取量表研究法,对汉语教师职业认同不同方面的重要程度进行了从高到低的排序,依次为:职业价值观-职业行为倾向-角色价值观-职业归属感。汉语水平测试与人才测评研究所刘慧老师发言的题目是《国际中文阅读测验的认知诊断分析研究》,她指出,目前的阅读测评一般是基于非诊断目的开发。对于所考查能力结构复杂的现存大型标准化国际中文阅读测验而言,采用质性分析与量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对考查情况进行全面细致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有效构建Q矩阵。语言资源研究所孙林嘉老师做了题为《语音资源建设中的关键技术》的报告,他指出,语音资源是语言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语音资源建设应该更关注自然的、纯粹的语音属性和语音现象,而非仅仅为了去进行应用以及某些商业用途。中国未来的语音资源建设应由语言学家构建自然的语音知识库。语言政策与标准研究所徐欣路副研究员的发言题为《清末以来的语言规划与语体变革》,他指出现代汉语中的白话书面语有多个来源,包括文言-书面语、白话书面语和白话口语。发言过程中,他还向听众们讲述了一场生动的汉语书面语简史,从梁启超到吕叔湘,这些伟大的前辈学人引领了一场汉语规范的新风尚——建设更好的汉语书面语。
研究生论坛共有9位语科院硕博研究生进行报告。上半场由施春宏研究员和朱艳华研究员主持。下半场由高晓虹研究员和王莉宁研究员主持。
刘海成同学的报告题目为《由“意”和“义”视角思考<同源字典>》,他从四部分展开,并以《字典》中几组同源词的分析分辨“意”“义”对词源学工作的重要意义。张雯雯的报告题目为《当代北京话口语儿化词的共时变异及历时演变》,她详细地介绍了口语语料的采集和整理过程,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分析了北京话口语中儿化词的变异与演变,并从语言态度与儿化使用及儿化词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与分析。李梦格同学的报告题目为《主观夸张评价构式“一+量+N1,半+量+N2”研究》,她分析了这一构式的构件、构式义、构式压制、构式特点及语用功能,最后得出了“一+CL+N1,半+CL+N2”具有主观夸张评价、凸显重点、强调语气的功能。费露的报告题目为《藏缅语的“指+名+指”结构——兼论指示词的功能》,她将藏缅语中的“指+名+指”结构分为三类,并对“指+名+指”结构中指示词的功能及该结构的语用功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殷晓阳同学的发言题目为《越南学生汉语三字组声调偏误研究》,他采用语言对比分析、听辨实验、统计分析和偏误分析多种方法对越南学生的汉语三字组声调偏误进行了深入阐述,并提出要先从声调入手来纠正外国学生的语音问题。何昕怡同学的发言题目为《浙江淳安歙县话方言岛调查报告》,她展示了对浙江淳安歙县话方言岛的调查报告,详细介绍了浙江淳安歙县话方言岛的语音系统、音韵特点、文白异读、连读变调及同音字汇的情况,对方言岛的方言面貌做了充实的调查。陆秋玲同学的发言题目为《北京话tɕ组声母前化现象的社会分布考察》,展示了她在北京话tɕ组声母前化现象的社会分布考察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前化现象的共时变异和历时比较,并对前化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预测了前化变异的发展趋势。张思诗同学的发言题目为《关于语音习得研究的综述》,她根据习得对象的不同,将语音习得研究分为儿童语音习得和二语语音习得两大模块,结构清晰,条理分明。吴忌同学的报告题目为《泾县云岭方言中定母字读音的声学表现及其变体》,在主题的选择和研究方法的探索上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
研讨会·闭幕式
研讨会闭幕式由语言科学院副院长兼副书记张程主持。
四位论坛主持人分别就青年教师论坛及研究生论坛进行了简要总结。他们表示,语科院的各位青年教师虽为后辈,但都拥有严谨的治学态度,高水平的科研成绩,以及深厚的家国情怀,展示出了语科院的巨大研究潜力与勃勃生机。同时,也从语科学子身上体会到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价值与意义,彰显出了语科院对人才培养的重视与投入。
大会最后,由语言科学院党总支书记彭恒利做总结发言。他指出,回望过去的十年,语科院虽经历风雨,但依旧砥砺前行,步履铿锵。希望借由此次院庆大会为契机,聚方家之力,为语科院未来的发展充电蓄能。同时,也正是在院庆筹备过程中,让大家深刻理解了学术研究启智增慧、薪火相传的传承精神;体会了集思广益、共同努力的凝聚精神;感悟了默默付出、只为大“家”的点滴温暖。面对新征程,作为北京语言大学最大的科研机构,语言科学院将守正创新、踔厉奋发,为语言学领域的研究与教学、为北语的双一流建设贡献语科智慧!
本次活动语言科学院以学术研讨会的形式来庆祝成立十周年,向学界和学校汇报成果,语言学界老中青三代济济一堂,交流学术思想,展望未来愿景,青年学子怀着热切愿望和求知求学之心积极参与,整个活动得到了大家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向语言科学院十周年院庆发来贺信的学术团体、企事业机构和个人
一、发来贺信的学术团体和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中国语言学会
全国汉语方言学会
中国民族语言学会
中国蒙古语文学会
中国语言学会历史语言学分会
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统计与测量分会
美国中文教师学会
澳门大学人文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河北大学文学院
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心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暨《语言文字应用》编辑部
内蒙古自治区人事考试院
深圳市考试院
西藏自治区人事考试中心
香港教育大学中国语言及中文教育研究中心
新疆财经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新疆农业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与艺术学院
新疆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事考试中心
新疆医科大学人文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研究室《方言》编辑部
中央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
二、发来贺信的企业(排名不分先后)
北京海天瑞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考道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讯飞启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山大鸥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北方人才市场
三、发来贺信的个人(排名不分先后)
王士元 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讲座教授
陈忠敏 复旦大学现代语言学研究院教授
储诚志 戴维斯加州大学东亚语文系教授
端木三 密西根大学语言学系教授
孔江平 北京大学语言学实验室(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教授
刘乐宁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教授
沈钟伟 马萨诸塞大学语言文学和文化系教授
孙朝奋 斯坦福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教授
严翼相 韩国汉阳大学人文科学学院中文系教授
叶彩燕 香港中文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