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9-11 访问次数:次
![]() | 强星娜,1980年生,女,文学博士学位,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 语言类型学、现代汉语语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语法 教育背景 1999-2003上海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士 2003-2006上海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 2006-2009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 工作经历 2009.7-2016.3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汉语系,教师 2016.3-2017.3 北京语言大学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基地,驻所研究人员 2017.3-2021.3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汉语系,教师 2021.3-至今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历史语言学研究中心,驻所研究人员 学术成果 论文 1.《无定预期、特定预期与反预期情状的多维度考察》,《中国语文》(CSSCI来源)2020年第6期。 2.《副词“一时”的句法语义选择限制与选择偏好》,《汉语学报》(CSSCI来源)2017年第6期。 3.《意外范畴研究述评》,《语言教学与研究》(CSSCI来源)2017年第6期。 4.《作为有标记话题结构的一种“就”字句——兼与“连”字句、“像”字句比 较》,《语言教学与研究》(CSSCI来源)2013年第2期。 5.《上海话过去虚拟标记“蛮好”——兼论汉语方言过去虚拟表达的类型》,《中 国语文》(CSSCI来源)2011年第2期。 6.《话题标记与句类限制》,《语言科学》(CSSCI来源)2011年第2期。 7.《话题标记“嘛”与语气词“嘛”》,《汉语学习》(CSSCI来源)2010年第4期。 编著 《HSK 考试大纲词汇学习手册(六级)》,合作编写,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2018年。 研究项目 1.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项目名称“汉语主句现象与从句环境的类型学研究”(07CYY020),优秀等级结项。 2.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项目名称“汉语话题标记的类型及其语义地图研究”(10YJC740084),已结项。 3.主持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项目名称“中国境内语言示证范畴与认识情态的类型学研究”(YETP0857),已结项。 4.主持北京语言大学“梧桐创新平台”项目,项目名称“基于语言资源建设的跨语言比较研究创新平台”(17PT03),在研。 荣誉奖项 1.2011年获北京语言大学第九届优秀教学奖比赛二等奖 2.2012年获中国语言学会首届罗常培语言学奖三等奖 3.获北京语言大学 2018-2019 学年“教学标兵”称号 4.2020年获北京语言大学第十三届科研报告会二等奖 开设课程 本科生课程:中级汉语综合课、中级汉语听力课、初级汉语听力课 研究生课程:汉语语言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语法 国际交流 2010.10-2011.8 德国哥廷根大学,公派教师 联系方式 邮箱:qiangxingna@163.com 办公电话:(010)82303296 办公室:教一楼1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