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语言科学院 日期:2024-10-24 访问次数:次
2024年10月17日下午和20日下午,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大家谈”系列讲座第十八、十九讲在北京语言大学综合楼1223会议室举行。来自捷克科学院东方研究所的Hana Třísková(廖敏)博士作了题为“面向汉语韵律教学的标注系统(CHIPROT)详解(上、下)”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院长曹文研究员主持。
廖敏博士的讲座共有四个部分:1. Introduction to prosody, prosodic transcription CHIPROT;2. Stress;3. Chunking;4. Intonation。
17日下午,廖敏博士就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进行了讲解。首先,她以生动的语言和图文介绍了韵律的一些基本概念,包括韵律的定义、功能、结构以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韵律教学难点;其后,她向大家简要介绍了CHIPROT(Chinese Prosodic Transcription)系统。她将该标注系统分成Chunking(停延块),Stress(重音),Intonation(语调)三个模块。在Chunking这一模块,她提出了四种韵律单元,分别是:syllable(音节),prosodic word(韵律词),prosodic phrase(韵律短语),finished utterance(完句);其中韵律词内部使用“-”连接,韵律短语使用“//”分隔,而完句使用常规结句符号(句号、问号、叹号)标记。在重音模块,她将汉语音节分为四级(由低到高):toneless syllable(无调音节),weakened syllable(弱化音节),normal syllable(正常音节),enhanced syllable(强调音节)。这四级轻重在其标注系统中体现为拼音书写形式的不同,以“ma”为例,可以表示为ma,mā,mā,MĀ。语调在CHIPROT系统中只有两种类型:下降型和非降型。“吗”问句为非降型,用“??”标注,陈述句、祈使句和特殊疑问句为下降型,分别用句号、叹号、问号标注,对于未完结句,也用“//”标注,语调为非降型。在讲座的第二部分,廖敏博士详细介绍了她对普通话重音的看法,着重探讨了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在汉语中实现重音和非重音的效果;二是在汉语中什么应该被强调,什么应该被弱化。
20日,廖敏博士继续介绍了CHIPROT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的内容。第三部分的主题是普通话的停延块划分,她解释了停延块产生的原因,并将句子层面的单元划分为四个层级(从上到下,参见上文):完结句,韵律短语,韵律词,音节;接着,她详细讲述了这四个层级的特性以及它们在CHIPROT系统中的实现,并提醒大家,在教学中,对于韵律短语和句子,不仅仅应该关注停顿,更应该关注末尾的延长。之后,她跟大家共同探讨了常见弱化语素(CWM)的相关内容,指出其特性,并作了生动举例。第四部分的主题是普通话的语调,廖敏博士首先以一种充满趣味的方式引入语调内容,包括语调的定义,语调与语言习得的关系,下倾现象以及语调的功能。之后,她转述了赵元任先生经典的“大波浪”,“小波浪”理论,提出在汉语中,声调和语调是可以共生的,声调是非常灵活的,它们既能够适应语调的需要,又能够保持自身的区别性。为了便于理解,她还非常形象地将语调比作“pipe”,它可以如一条管子般上升或下降,也可以压缩或延展。
廖敏博士的两场讲座引发了到场师生的热烈讨论,气氛活跃。语言科学院语音研究所的范珊珊老师针对轻声的问题与廖敏研究员进行了交流;李翔博士(后)就CHIPROT系统中的语调模式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莫永茹博士则从音系学的角度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原古巴孔子学院中方创始院长李艾老师也就教材、教法问题与廖敏博士进行了探讨。最后,主持人曹文院长指出了讲座中涉及到的许多汉语母语者习焉不察的现象以及一些对汉语韵律研究颇具启发性的观点,并代表所有听众对廖敏博士的精彩报告表示感谢。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